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

一、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与生命大健康方向)(083001)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科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运用生物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进行工艺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能够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生命大健康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和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3.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

4.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研究、工程设计和产业管理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反应工程等生物工程教学和研究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生化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工程计算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同时增加现代生物信息学,环境工程,系统生物学,经济学,生物制药,数据分析等新兴的生物科学系统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适应生物行业的现代发展方向。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拥有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生物工程学知识及系统的前沿知识;既能掌握生物科学、工程技术和生物信息,生物炼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专业知识;又能熟悉生物工程行业标准、工程设计标准、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2)能力:具备生物产品的大规模制造,从事生物工程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产

品研发、工厂设计、工程实践、工艺改进、质量管理的专业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产品、生产相关问题和不断技术革新的能力;生物产品的市场投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软件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经济与管理知识、专业英语书面阅读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

(3)素质:具有良好的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理解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和造福人类的志向。具有为保持竞争力进行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从中国和全球观点全面思考事物的能力与素养。

5.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创建于1999年,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生物工程为基础,专业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工程、工业微生物学科硕士点,以及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业培养依托国家级“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化工工程化实践教学中心”,条件优越。

6.交流合作

我校位于高速发展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附近,发挥区位优势,生物工程专业与光谷生物城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等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通过多种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毕业环节等教学实践环节以及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各类科研和生产平台,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生产项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百威英博、正大集团、白云边、人福药业、嘉必优生物技术公司、三峡制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本专业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公司合作办学;学院与巴沙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生物工程学科交流学习平台。

7.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生物工程专业组织和参加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等,生工专业学生多次取得了佳绩。学院还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每年举办“工大青年说、“四进四信”、“英雄颂”、“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倡导活力三走运动,学院学子在运动会、“冬季长跑”、“五大杯”赛事中荣获佳绩。

同时,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团活动,包括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五大杯,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十大歌手歌唱比赛,寝室文化节,素质拓展,元旦游园会,武汉高校辩论锦标赛,雷雨之声话剧大赛,许志伟杯文学大赛,校运会等等。排球社、摄影社、话剧社、广播社等等社团活动多姿多彩。生工专业学生历来十分活跃,充满了朝气,近3年获得了各类奖项:第五届武汉高校辩论锦标赛最佳辩手;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学院杯辩论赛最佳辩手,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演讲比赛一等奖;Doremi歌唱比赛冠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也培养了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同学老师深厚的情谊,为大学生活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8.专业解读

生物工程是将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相融合的新兴学科。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生物工程以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与一套独特的工程概念和原理为动力,实现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从微生物到动植物,从细胞工厂到染色体组装,从基因组计划到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在产品制造、材料合成、计算、医药、环境、能源和气候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健康、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工程方法来解决,这些方法结合了合成生物学、精密控制和测量、基因组学、大数据和智能机器等强大工具,成为生物学产业化的典范。生物工程利用生物学独特的技术和工程学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新的经济驱动力。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抓住机遇,以培养熟悉现代系统生物学与工程学原理,适应生物行业的现代发展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发展。

9.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生物、医药、教育、食品等领域从事生产、研发、管理、教学等工作。近年来有许多毕业生进入辉瑞制药、华大基因、人福药业、药明康德、正大集团等公司工作,许多毕业生进入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大学等名校深造,一些学生选择海外大学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等深造。

10.优秀校友

公司高管

创业先锋

技术专家



学术英才


11.校友评价

学校一贯非常注重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技能的结合。因此,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是各类实验课,让我们在化学和生物学相关实验的操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外参加的科研课题、“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训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汪畅)

母校4年的教育经历于我仿佛一段杂乱无序的蛋白得到了准确的翻译与修饰,踏入社会后找到合适的宿主得以表达。这个过程得益于母校生物工程良好的教育平台的搭建、充沛的教育资源投入以及专业且敬业的师资团队。母校是求知的港湾,她给予了我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知识,为母校喝彩!(魏才学)

“格物、明理、致知、笃行”,不变的教书育人理念,数十载奋发图强的精神,伴我们一路前行,饮水思源,难忘在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的学习生活,愿母校明天更美好!(丁强)


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介绍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药与大数据分析方向)071002) 

本科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掌握生命科学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系统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能够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具有生物化工与生物医药专业特色和专长,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3.核心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药理学、药物设计、生物技术制药、免疫学等。

4.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生物技术专业系统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生物医药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化工生物医药产业融合的专业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具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生物伦理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

(2)能力:具有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工程实践、技术革新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文献查阅与检索能力;以及熟练外语、计算机、科技写作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3)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5.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理、工结合,具有鲜明的“生物化工”与“生物医药”特色;生物产业上、下游结合,涵盖从上游基因克隆到下游产品发酵生产的全产业链知识体系;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供从教授实验室到光谷生物城的系列高端实训平台。

6.交流合作

本专业与光谷生物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科研、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假期勤工俭学等合作关系。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武大绿洲生物技术公司、武汉中博生物公司、武汉如意集团、武汉维尔福公司等。同时本专业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公司合作办学。

7.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生物技术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2018年荣获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1项,湖北省生物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

8.专业解读

生物技术专业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基础上,结合了化学、化学工程、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与尖端学科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是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技术是生命健康领域和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本校生物技术专业,能够培养学生从分子、细胞、组织、个体到生态系统,全链条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技能。该专业以“快乐教学、人人成才”为人才培养理念,以“生物+化工、生物+医药”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扎实而全面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现代生物高新技术专业素质,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广泛需求。

9.就业方向

本专业近几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考研率40%-50%左右,考研录取学生三分之二为985和211高校。就业领域主要包括:(1)考研和出国留学﹔( 2)政府机关;( 3)生物高新技术企业;(4)生物化工与生物医学生物药单位。就业学生大多成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高端白领和技术精英,如武汉光谷生物城光谷创鑫医药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红武汉三鹰生物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张蜜等。

10.优秀校友

(1)徐德红(2009届),现为上市公司武汉新药孵化平台公司总经理,公司产值过亿;

(2)刘顿(2009届),现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首席试管婴儿专家;

(3)赵家路(2009届),自己开办生物医学公司产值近千万;

(4)张蜜(2008届),现任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roteintech Group)单抗研发部技术总监。

(5)张红(2007届),现为湖北白云边酒业公司国家级品酒师等等。

11.校友评价

2009届毕业生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平台公司总经理徐德红:在我毕业后工作的这十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们的生物技术学科对我的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从一个基层业务人员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业务负责人,直至现在成为整个武汉公司的负责人。作为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式CRO公司,我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方向,在学校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韩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让我司与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间建立了紧密联系,为我司及光谷生物城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推动了我司、光谷生物城乃至湖北生物产业的发展。在省政府将生物产业作为湖北省第二个千亿级产业、武汉市政府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下,对生物医药专业化的人才需求将是长久性和急切性,恳请学校能进一步重视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利用与光谷生物城空间距离近及专业完全符合的优势,创造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和湖北生物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结局。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1. 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健康食品安全智造方向)(082701)

本科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北,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生态意识、创新精神及科学素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食品营养的科学原理及食品制造的工程学原理,熟悉食品加工过程,具有工艺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能力和人工智能思维,能够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及智慧食品研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质量控制、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核心课程

化工原理、工程制图、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加工保藏原理、专业综合设计、专业实习

4. 培养要求

(1) 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工程领域相关的经济和管理知识;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 能力: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文献查阅与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食品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食品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5.专业特色和优势

按照学校“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改革思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形成了本土化与国际化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在专业方向上,凝练出以“智慧健康和智能食品加工/检测”为主线的专业特色。

6.交流合作

中外联合培养:本专业已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正在与英国、马来西亚等高校洽谈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如:正大集团、百威英博金龙泉啤酒公司、康师傅控股集团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劲牌酒业公司、华润雪花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知名企业,这些基地为学生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状况、提高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6. 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学生参加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带队教师获得最佳组织奖。此外,还参加全国大学生生物竞赛、湖北省生物技能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并获奖。

7. 专业解读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87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34所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南大学金征宇教授说,该专业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营养,品质,安全,工程化技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罗自生教授说,学习食品专业,就是为了研发和生产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食品行业迎来转型期将吸纳更多专业人才:食品工业是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9万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5千亿元,同比增长8.2%,食品产业经济运营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另外,进入“十三五”之后,食品行业将迎来关键的转型期,由以往的生存性消费向健康性消费转变;由过去的吃饱、吃好要向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需求转变。产业转型为食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一批新型食品专业人才被吸纳。

8.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及出国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质量检验,食品及生物等相关领域的分析检测、产品研发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超过48%。多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等学校深造。出国率在全校工科专业中名列前茅,多名毕业生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英国阿拉丁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德隆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外名校留学深造。

9. 优秀校友

孟轩夷,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乙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2012年在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

牟穰,2008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在校期间任院科技部部长负责迎新及运动会后勤保障等活动、校“丝竹苑”笛子组组长对新进会员进行笛子培训。2012年考上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担任利川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负责全市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以及食品相关的科研技术工作。

王润铭,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化学创新成果报告会二等奖、洪山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校甲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广播台优秀新人、校百科知识竞赛二等奖、湖北省健美操大赛团体三等奖、校艺术团优秀主持人、校广播台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志愿者、院优秀学生干部、院团干风采大赛第一名。毕业后考上本校研究生,期间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催化转化装置系统”二等奖(第一发明人)、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目前,在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学术论文。

施文艺,20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校级“甲等奖学金”,连续三年在校级“五四”评优中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毕业后被录用为银川市贺兰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担任农产品检测员(公务员),负责全县农产品例行抽检工作及检测任务。


四、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介绍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大数据信息技术方向)082503

本科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学校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计划、生态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而设置。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环境修复和治理、环境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新时代人才。

3.核心课程

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土壤污染与控制、碳中和技术、环境数据分析等。

4.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生物、生态、化学、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掌握环境系统特征、环境过程原理、环境质量演化规律、污染物生态效应、环境调控原理与方法;具备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了解环境学科的研究前沿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2)具有较强的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管理和污染防治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清洁生产等的责任和关怀理念。

5.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设了校企合作平台,培养鲜明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2+2”中外交流生项目。

6.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环境科学专业师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

7.专业解读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问题。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专业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内容涉及应用环境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化学等学科。本院环境科学专业,从环境诊断、环境评价到环境修复等方面,使学生完整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科学相关行业的广泛需求。

8.就业方向

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环保企业等从事管理、教学、研发、检测等相关工作。近几年平均考研率为46%,多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名校和科研院所深造。